我們繼續看看兩個偽科學的例子。

首先是占星術。

占星術中一個常見的觀點是一個人的性格由他出生時天上各顆星體的位置而定,所以只要知道某人的出生日期及時辰,就可以有系統地計算出該人的性格,甚至你在下星期內要主意的事項。

比如,在2020年6月19日至7月13日期間,從地球望見的水星會向跟平日不同的方向行走,占星術上名為水星逆行。而占星士認為水星跟人或事的連繫有關,包括思考、溝通、道路、交通、商業、電訊科技等都有所觸及。以下是占星士的一些提示[1]:

"家中的事可能會令你感到煩躁不安,或者要付出多點愛心來照顧家人的需要,避免將你不安的情緒發洩到家人身上。"

大家有沒有在6、7月期間遇到上面的問題呢?如果有,而你又是白羊座,那麼這占卜很準確。但即使你不屬於白羊星座,亦不難在一個月內遇到上面的問題。如果我們想舉證支持這占卜結果,其實不難,因為這些預測出來事情幾乎會在任何人身上發生。

如果我們要求占星術合乎科學定義,就要看其預測能否被證偽

我們再看看上面例子:"白羊座的人在6月19日至7月13日內,家中的事可能令你感到煩躁不安"中的可能沒有說明清楚有多可能,10%?90%?只要不是100%其實也有不會生的可能。所以嚴格地說,無論家中有沒有令你煩躁的事,這占卜都是對的,即是無法被證偽。這種模稄兩可的占卜,經常在不同的占卜中出現。

偽科學二=科學方法沒有可證偽性永遠追求進一步了解

美國有科學家曾經請了由美國占星研究協會所推薦的占星師去做了一個實驗去測試占星術能否有效地以一群人的生日去計算出他們的人格特徵[2],結果這些占星師的準確度跟隨機結果一樣。

順道一提,即使占卜內容提及到一個可能性,比如是50%,我們都要看清楚這句話是否真的有內容。用統計方法(如訪問白羊座的人)的確可以去證明50%是否真確,但要小心這50% 會否是任何(星座的)人的可能性。不然,占卜雖然說對了, 但其實沒有內容。好比說白羊座的人的母親是女性。如此內容空洞的占卜亦屢見不鮮。

可能你會想:"我都只是隨便看看,作個參考而已。"

但很多時,隨便閱讀這些文章就是令人漸漸地相信占卜可以告訴我們未來的開始。

另一個偽科學的經典例子是地平說(Flat Earth Theory

相信地平說的人稱為Flat Earther,他們相信我們不是居住在一個球體上,而是居住在一片圓餅上。 他們認為支持地平說的最有力證據是我們環顧四周,河水,湖水的水面都是一條直線,而不是曲線。其中一個例子就是 Bedford Level experiment [3,4]。

在英國劍橋郡有一段又長又直的 Old Bedford River,從河上的橋看上去,可以看到6英里外的小船上的3尺旗桿。作出上述觀察的 Samuel Birley Rowbotham 計算出,如果地球是我們所理解的球體,該旗桿頂應該是在他視線的11尺以下,所以他不應該會看到。從而得出地球不是球體的結論。

Old Bedford River at Welney - geograph.org.uk - 688607.jpg
By Bob Jones, CC BY-SA 2.0, Link

後來,科學家發現Bowbotham 的觀察"6英里"結果和光受到空氣的節射令地面看似變得比較平吻合。但相信地平說的人選擇忽略這解說,堅持"地球"不是球體。他們亦公開認為所有從所謂外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是偽造的,其實人類沒有開過"地球",美國及俄羅斯人到過太空是冷戰時兩國偽裝強大的把戲,加上編緝照片太容易,所以他們不會接納照片作為證據...

即使Bowbotham 起初的觀察和計算都符合科學方法,命題也可怶證偽,但Flat Earther 這種從不客觀地接納新理據繼而改變已有的錯誤見解的態度有違科學追求進步的精神,

偽科學三=科學方法+可證偽性+固步自封不追求進一步了解

所以為偽科學。

[1]:【2020水星逆行】6月水星逆行,12星座要留意什麼?https://www.elle.com.hk/astrology/2020-june-12-horoscopes-reminder

[2]: Carlson, S. A double-blind test of astrology. Nature 318, 419–425 (1985). https://muller.lbl.gov/papers/Astrology-Carlson.pdf 

[3]:The Flat Earth Society Forum

http://www.theflatearthsociety.org/forum/index.php/topic,1324.msg1312141.html#msg1312141 

[4]:Bedford Level Experiment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dford_Level_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