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有沒有想過有位陌生人對你的行蹤及喜好瞭如指掌, 你會因此感到害怕嗎 ? 現實中這並非電影的橋段而是真實存在。
Food Panda 的母公司 Delivery Hero 在6月中承認有用戶資料外洩問題。 外洩的資料包括14個國家/地區的信息涉及727,000個帳戶的個人詳細信息,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等等。亦有香港用戶在網上聲稱在洩露的檔案中看到自己的用戶資料,分括名字, 地址及信用卡資料。
(圖片來源: Delivery Hero Confirms Foodora Data Breach )
無奈你的個人資料的在不同公司手上,你又應該如何好好保護自己的私隱呢 ?
大數據如何追蹤您的網上行為
大數據分析被廣泛用於收集和分析數據上,以提供個性化的用戶體驗,並對市場和客戶行為做出準確的預測。同時,大數據提高了對個人私隱的風險。
基本上,所有網站服務商都可以收集到個人數據。上面提及的Delivery Hero 事件是只是冰山一角,客戶在平台上下單,因此平台需要指定的個人資料來運送訂單。但是, 即使你只是瀏覽網頁,同樣可以被網上服務商收集你的個人資料。
(圖片來源: Cookie Banner )
其實, 每一次瀏覽網站都會讓你的電腦儲存Cookie ,使用者可以儲存用戶資料在網頁中, 不用每次也重新登入令整個用戶體驗提升。但 Cookie 方便用戶的同時, 讓網站供應商更容易收集你的資料。
網上營銷及大數據的應用
網上營銷本身就是一門由大數據主導的生意,沒有數據的網上營銷很難把指定信息傳送到指定的使用者腦海中。
有別於傳統營銷,一個廣告走天下。網上營銷主張每一個客戶都是獨有,因應個人資料來打造最具感染力廣告而提升轉換率。 同一間公司,你看到的廣告信息跟我看到的將會有所不同。
看似很高科技吧 ? 不! 這個技術早在十年前已經普及。
特別在於Google 及 Facebook 等公司,把你跟全世界幾十億的用戶放在一個大海中。 只要付費,廣告商就可以獲得指定特徵的用戶資料。
(圖片來源: 5 Ridiculously Powerful Facebook Ad Targeting Strategies)
因此,你的個人信息和其他數據出售給第三方的公司也變得司空見慣。
你以免費的價格出售你的網上私隱
Facebook和Google 提供大量免費服務,這些平台不僅會收集有關你使用的設備和應用程序的信息,還會收集有關你的許多個人訊息, 例如語音數據、你的指紋和個人特徵等。以及存儲在手機中的數據,例如電話號碼,通話記錄,最常使用的軟件。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
每次你在申請免費服務時, 點擊“我同意”選項,即等於你授權該網站訪問你的個人數據的權限。你的個人資料為Facebook 及 Google 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 Google 甚至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圖片來源: Examples of “I Agree to” Checkboxes)
隨著人工智能 (AI) 的技術發展, 數據分析各大公司的投資領域, 而你的免費數據就是AI 的最有營養的糧食。有了用戶的數據,就可以訓練電腦演算出更佳的商業決定。
我們應如何保護我們的網上隱私?
不同網站基於不同國家的網上隱私條例, 會有不同的收集資料條文。 你又有沒有仔細閱讀過有關的隱私條例 (Privacy Policy) ?
限制社交媒體分享你的個人資料
很多用戶使用社交媒體時, 在關於我 (About Me) 的資料中填寫大量個人資料, 同時讓全世界的網上用戶查看自己的個人資料。 最普遍的是出生日期, 就讀學校, 電郵, 電話號碼 等等。
其中, Netflix 的原創劇集安眠書店 (You)及黑鏡 (Black Mirror) 都以個人網上資料為藍本。 現實中, 很常見的黑客手法就是透過獲取你的社交媒體資料 (很多時安全提問的問題都可以在”關於我”的資料找到) , 來駭入你的銀行戶口。
使用VPN
虛擬專用網絡(VPN), 為你提供在線隱私和匿名性。 VPN會隱藏你的IP地址,因此您的網上行為幾乎無法追蹤。
以私密模式 (Incognito Mode) 瀏覽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電腦保存瀏覽歷史記錄或Cookie,可以使用Incognito Mode 來瀏覽網站。即每一次的瀏覽記錄都會在瀏覽器被關閉後全面清洗。
總結
個人資料及網上私隱近年是一個熱門話題,即使如此很多用戶還是被免費服務吸引去「售賣」自己的個人資料。
假設私隱有價, 你又應該如何為自己的私人資料定價 ?
確實在傳統或線下模式都必定有個人資料被收集的情況,就線下模式來說單單進入百貨公司並不會使你的個人私隱隨手可得,相反在網上瀏覽百貨公司網站,即讓你的瀏覽器儲存Cookie,大量收集Cookie 反映的網上行為等同把你自己的網上私隱公開給各個不同公司。因此,重視自己的網上用戶體驗之餘,請先好好保障自己的個人私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