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 Propaganda
Propaganda 近年經常出現的一個詞語, Propaganda 在翻譯成中文為「宣傳」, 而於英文解釋中有更深厚的層次。 最想見於在政治中,由政府機構發出偏頗的宣傳資訊被稱為Propaganda, 而在劍橋字典中對這個詞語有詳細的解讀 : information, ideas, opinions, or...
偽科學的例子(下)
我們繼續看看兩個偽科學的例子。 首先是占星術。 占星術中一個常見的觀點是一個人的性格由他出生時天上各顆星體的位置而定,所以只要知道某人的出生日期及時辰,就可以有系統地計算出該人的性格,甚至你在下星期內要主意的事項。 比如,在2020年6月19日至7月13日期間,從地球望見的水星會向跟平日不同的方向行走,占星術上名為水星逆行。而占星士認為水星跟人或事的連繫有關,包括思考、溝通、道路、交通、商業、電訊科技等都有所觸及。以下是占星士的一些提示[1]: "家中的事可能會令你感到煩躁不安,或者要付出多點愛心來照顧家人的需要,避免將你不安的情緒發洩到家人身上。" 大家有沒有在6、7月期間遇到上面的問題呢?如果有,而你又是白羊座,那麼這占卜很準確。但即使你不屬於白羊星座,亦不難在一個月內遇到上面的問題。如果我們想舉證支持這占卜結果,其實不難,因為這些預測出來事情幾乎會在任何人身上發生。 如果我們要求占星術合乎科學定義,就要看其預測能否被證偽。 我們再看看上面例子:"白羊座的人在6月19日至7月13日內,家中的事可能令你感到煩躁不安"中的可能沒有說明清楚有多可能,10%?90%?只要不是100%其實也有不會生的可能。所以嚴格地說,無論家中有沒有令你煩躁的事,這占卜都是對的,即是無法被證偽。這種模稄兩可的占卜,經常在不同的占卜中出現。 偽科學二=科學方法+沒有可證偽性+永遠追求進一步了解 美國有科學家曾經請了由美國占星研究協會所推薦的占星師去做了一個實驗去測試占星術能否有效地以一群人的生日去計算出他們的人格特徵[2],結果這些占星師的準確度跟隨機結果一樣。 順道一提,即使占卜內容提及到一個可能性,比如是50%,我們都要看清楚這句話是否真的有內容。用統計方法(如訪問白羊座的人)的確可以去證明50%是否真確,但要小心這50% 會否是任何(星座的)人的可能性。不然,占卜雖然說對了,...
媒體革命 : 公民記者的堀起
每個人都有一部具有拍攝功能的手機, 但擁有拍攝功能的機器就可以成為 「記者」嗎 ? 近年來全民記者的概念越來越普及, 不同傳媒位媒體機構使用 「爆相爆料」等口號來鼓勵所有讀者提供消息來源。 對於媒體機構來說這個全新的概念減低了記者找尋報導方向的成本。 對於平民記者來說多了一份使命感。 近年公民記者一詞亦引起不少爭議。 什麼是公民記者(Citizen journalism)?...
為何網路謠言傳播特別容易?人性令我們跌入假消息圈套
前文「假新聞常用字?」提到不少假消息都會以揭密爆料來吸引讀者。這個當然不是新鮮事,紙本媒體長久以來就會採用各種吸引眼球的說法,只是不至於像內容農場那麼誇張而已。 揭密爆料 絕密隱私 / 差點喪命 / 看後崩潰 / 身份曝光 / 全民炸鍋 /...
常識最難複製:人工智能的一個挑戰
對於如何用機器分辨假消息以至人工智能,常識實在是個挑戰。看到「常識」,你會想到甚麼?懂得用八達通出地鐵閘口?懂得去哪裡買廁紙?這篇文章要討論的常識,比上面的例子更難處理。因為這些常識更加基本,而且真的是每個心智健全的人都會知道的常識,不因生活圈子或成長地區而異。看看這個對話: A:你琴日3點鐘係唔係喺尖沙嘴? B:吓?我今朝仲喺台灣喎。 在日常語言中,往往會出現上述對話。所以,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便需要顧及到這些用法,藉以模仿人類理解能力、預測人類的反應。讀者很自然可以理解,B的答案是否定的。要得到「B 不在尖沙嘴」這個結論,所需的常識有兩個層次(其實還有更多,先假設最簡單情況以便討論)。首先是對台灣及香港地名/地理的基本知識,知道尖沙嘴不在台灣。這個不難在現有的資料庫找到。例如,系統可以在維基百科自動搜索地名之間的關係。相對來說,第二項常識更難自動化,這項常識就是「同一個人不能同時在兩個地方出現」。假如B在台灣,自然不能同時出現在香港。這項常識之所以難處理,是因為對於人類實在太過基本,很難找到方法讓電腦系統自動學習。 常識點解咁難? 要理解為什麼常識很難置入/編入人工智能,便要先理解人工智能如何獲取資料/資訊。簡單來說,就是靠大量資料,憑着演算法在資料中找出常見模式。具體例子是網上平台(例如 YouTube 或 Netflix)提供的建議。相信讀者都有經驗,知道這些平台的推介,全都建基於用戶過去的資料或選擇。一般來說,資料越是清晰不含糊、或是有許多先例(譬如用戶記錄),人工智能就越容易學會。如果要讓人工智能得到人類的常識,那就必須提供資料可供學習。問題在於,常識往往隱藏在各種情境中,與決定沒有明顯或直接的關係。小時候聽過一道IQ題:「點樣將一隻大笨象放入雪櫃?」筆者想了半天答不出來,後來知道答案是「打開雪櫃門、放入大笨象、關門。」當然,IQ題但求有趣,不需要考慮實況。然而,這個問題之所以能夠難倒別人,正正依賴被問的人會假設雪櫃太小,放不下大笨象。否則,這道IQ題便沒有難度了。而這裡所牽涉的常識就是,「雪櫃一般比大笨象小」。這樣的常識往往毋須特別說明也無礙溝通,卻正因為不成文,才令人工智能無從入手。有人更稱常識推理為「人工智能中的暗物質」,既難以言傳,卻又無處不在。意思是,常識就像物理學中的暗物質,你未必能指出它具體是甚麼、在哪裡、如何運作,卻無法否定其影響。...
21世紀殺人網絡 – 假新聞後遺症
2020年是全世界都會銘記於心的一年,由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 (COVID-19)至今仍然影響全世界。 但你又有沒有想過,真正可怕的並不是病毒本身 ? 美國 – 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亦成為新冠肺炎最多感染人數的國家。 大量新冠肺炎的假新聞於社交媒體中傳播,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口罩的鋼線是5G天線的假新聞。 到底是病毒可怕,還是假新聞可怕 ? 為什麼假新聞如像病毒式地傳播?...
偽科學中的「偽」
何謂偽科學? 在《偽科學中的「科學」》一文中,我們指出作為科學的三個要元素: 運用科學方法 命題有可證偽性 永遠追求對事物有進一步的了解 本文會用這三點作為科學的定義。在這個定義下,我們不難找到一些不屬於科學的事物,我們稱之為「非科學」。在這個STEM世代,希望大家不要心存偏見,非科學不一定是壞東西,例如:宗教、倫理、美術、文學、等等,都是非科學。比如: 「世上有全能的神」是一個無法被證偽的信念。 「周星馳的《西遊記》比吳承恩的《西遊記》對我更有啟發」,則無法用客觀方法去驗證。 這些事物認識多了對我們並沒有害,它們純粹只是沒有滿足以上的任何一點,也不會以科學自居。 但是,非科學中有一個壞蛋,它會將自己偽裝為一門科學來推銷某種想法。它就是偽科學。[1] 而上述的三點都可以成為偽科學的偽裝對象。我們可以看看以下一個偽科學的例子,從而學習如何從日常資訊中分辦出偽科學。 例子:吸煙不危害健康...
陰謀論、求炒車:到底我們在矇騙自己還是說服自己?
近年陰謀論似乎又活躍起來,甚至變得主流。撇開近半年關於肺炎病毒的陰謀論不說(其中也有許多「精彩故事」,包括肺炎病毒根本不存在、微軟創辦人蓋茨企圖借肺炎疫苗植入追蹤裝置。沒有時間的讀者可以看看John Oliver 在二零二零七月二十日的 Last Week Tonight),美國仍然是陰謀論強國,甚至是出口大國。著名例子有反疫苗(Anti-vaccination movement)及地平說(Flat earth movement)。前者聲稱疫苗會造成兒童自閉症,醫療人員與政府宣傳疫苗,只是因為他們收了好處,絕對不是為大眾健康著想。後者則指「地球」其實是平坦的(別忘記 ‘Earth’ 不一定是球體,讀者暫時當「地球」是誤譯好了)。所有科學證據都是政府或各種機構偽造、捏造,藉以欺騙大眾。 (圖片來源:The...
生於資訊超載的時代- 方法篇
上文提及,面對資訊超載的時代,和舊世代相比,我們吸收的新聞和資訊質量,我們的腦袋會自我調整去面對新世代的資訊挑戰,當中有機會衍生一些問題,影響我們對失實資訊或海量訊息的評估和吸收,今次希望能實實在在給大家一些建議,以供參考和討論。 核實 – 核實核實同核實 或許大家對”核實來電,提防受騙。”有深刻的印象,坊間有不少騙案來自偽冒來電及手機訊,以騙取金錢和利益。 (影片來源 : 政府新聞處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HKSARG)...